时间会磨耗一些客观东西,在客观论中,没有什么可以永垂不朽,但在主观论中,有许多的东西可以不受时间的消磨:文化,智慧,艺术……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,这样的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。
中华文化渊源流长,自然是学养深厚。
自2017年成立,承墨文化以来,发布过一些内容,但是一直以来,有几个问题困扰着我。所以,发布了一些不轻不重不咸不淡的文章。倒也博得了一些眼球,实在惭愧的很。
最近,和一些业内的老师,以及调查了一些在校老师的想法。承墨就“师说艺谱”版块。修正了一些发布内容。未来的方向,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荐。一些文章包括干货,对于功成名就的艺术大家们,也许不是很重要的。
但我希望,这些文章能带给初入门以及我们的下一代有所启迪。也希望看到的老师、先生、大家以及好友们能予以传递,尤其是针对我们的下一代。我将会在未来的文章内容上,编辑的更严谨。更为扎实。
期间发布了系列文章16课。从中华传统文化讲到书画艺术。从书法的历史渊源讲到当今如何学习。从笔墨纸砚讲到了题跋装裱。总体来说,希望对大家有一点点帮助,就说明功夫没有白费。接下来将对系列文章更加细化。从楷、隶、行、草、甲骨文(金文)进行推荐。
「师说」第一课: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经典汇集
「师说」第二课 中华传统文化传承,请告诉教会您的下一代
「师说」第三课 书法应该学点什么呢
「师说」第四课 书法学习应该注意的几点
「师说」第五课 新手练习书法,建议从以下着手
「师说」第六课,中小学国学教育的论调杂谈「共赢」
「师说」第七课,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(共享)
「师说」第八课,漫谈书法艺术教育的意义「共享」
「师说」第九课,关于学书法取法选帖的问题「共享」
「师说」第十课,书法演义,寻找来自长河的源点
「师说」第十一课,书法,从一笔一墨,一帖一纸开始……
「师说」第十二课,初学小楷,最好能从大字入手
「师说」第十三课,孩子,请牢记这些划时代的巨匠
「师说」第十四课 既为好作品,无法绕行的题跋、自题
「师说」第十五课“裱背”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保护和美化技术
「师说」第十六课,艺术要讲究,书画用章最干货
在编辑文章时,【师说艺谱】一直本着“继承、传承、共享、双赢”的运行理念。
【师说艺谱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。
一则是与我们平台合作的艺术家的推荐。推荐他的经历历程,让看到的人有所感悟和学习;
二则我将推荐以书画为主的一些学习逻辑和好的一些建议。尤其在一些系列类课程上,尽最大程度做到严谨和有意义;
三则我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些优秀内容进行合理编辑,推送于前台。例如,《道德经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周易》、《鬼谷子》以及一些其他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精髓。
同时,【师说】方面更多的是一些可以共享内容类;而【艺谱】方面将会推荐一些名家、导师、碑帖以及艺谱的一些优秀学员等。
“独乐乐,不如与人乐乐;与少乐乐,不如与众乐乐。”孟子借谈论音乐,借题发挥,阐述了同乐的“王道”主张,揭示了好的东西需要分享的道理。仁,则兴;不仁,则亡。仁,爱也。分享,是一种爱,是大爱。
古往今来,凡有为者,无不是懂得分享的人。
让传统文化在共建共享中得到传承和发展,让文化和时代同频共振,散发出新的更大的魅力。这与国家提倡提出的“共享的发展理念”是不谋而合。
在这个“共享时代”,或说为了创建“共享时代”,越来越多的资源正在被共享,文化,更需要共享。且以书法为例,随着打字普及,人们慢慢忽视了这些华夏几千年的艺术结晶。我们能做的很少,也许只是提起笔,我们能做的很多,也许能让更多人提起笔,了解这份艺术。文化需要传承,文化需要共享。在你我的努力下,我相信:共享文化的这条路,不孤单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