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物:【西周】大克鼎(又称膳夫克鼎)
简介:大克鼎,西周晚期(孝王时期)一名叫克的贵族为祭祀祖父而铸造的青铜器。鼎腹内壁亦铸有铭文28行,290字,记录克依凭先祖功绩,受到周王的策命和大量土地、奴隶的赏赐的内容。此鼎造型宏伟古朴,鼎口之上竖立双耳,底部三足已开始向西周晚期的兽蹄形演化,显得沉稳坚实。纹饰是三组对称的夔纹和窃曲纹,线条雄浑流畅。
历史:中国从夏代开始就已大量使用青铜器具。铜的冶炼和铜器的制造技术不断进步。周朝把青铜合金也叫“吉金”,所以青铜器上的铭文就被叫作"金文"或"吉金文字"。又因为这类铜器文字以钟鼎上出现的最多,所以又叫作"钟鼎文"。
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,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,乐器以钟为代表,"钟鼎"是青铜器的代名词。“金文”指的是铸造或镌刻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的铭文。金文应用的年代,上自商代末期,下至秦灭六国,约800多年。
思考:鼎为什么多是“三足两耳”的造型?
鼎多为圆形加三只脚,这体现了先民的智慧。支脚多了,制作难度大,费料,还不易找平。圆形容器制作方便,三只脚,数量合适,易找平。鼎的口沿上造两只对称的有孔耳朵,便于着手搬动,也可以在鼎身高温时,用棍子穿过抬起移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