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文作品 | 金文知识 | 加入收藏 金文转换器软件可转换多种金文在线预览 网页版 V2.0
金文转换器

当前位置:金文网 > 金文作品 >

金文的流变

时间:2023-10-03 21:43:15 编辑:金文君 来源:金文网

金文指金属器上刻、铸的文字,其中绝大部分是青铜器上的文字。

中国青铜器的出现是在商代,早期青铜器上文字很少,商代后期字数渐多,有多至40余字者。由于文字是铸造出来的,笔画显得圆浑、敦实,但不同器皿铭文风格各异。

商代金文代表作品有:

《小子?卣》,商代晚期,盖铭文3字,器铭文4行44字。各自连接紧密,有的甚至插入另一字的内部空间中;各字侧边用各种方法对齐,造成了特别的连续感;结体大小相差悬殊。行间宽阔,字间紧密,对比强烈。

《四祀邲其卣》,憨厚质朴,外形随结构而自由变化,几乎一字一面貌;各字只是朴素地摆放,处理各字之间的关系时似乎毫不经意,但客观上形成一种特殊的联系;行距比字距更小,而且互相之间有穿插,但是各行行气俨然。毫不经意与端正紧密结合的极好。

《戌嗣子鼎》,在单字联系紧密上保持了商代金文一贯的风格,部分笔画粗重,似乎是另加修描。

西周金文中粗肥的笔画渐渐消失,大小随意的字结构渐渐变得整齐起来;除竖行继续保持外,横列逐渐成形,行列规整逐渐成为基本的排列模式。

西周金文沿着两条道路发展:一是整齐端正,如墙盘;一是雄放奔逸,如散盘。两者首先是字结构的区别,前者笔画平直,结构端正,排列整齐;后者字结构根据笔画疏密和走向而自由处置,单字外形富于变化,排列亦错综偏侧,姿态横生。前者笔画多直线,而后者少有平直的笔画。

当然也有兼具两方面特点的作品,或结构横放恣肆而排列整齐,或章法错落有致而结构横平竖直。

《何尊》,西周早期,字结构敦厚方整,但排列似乎漫不经心,章法密实,别有意趣。

《痰钟》,西周中期,这时已经形成排列整齐的风格。与《大克鼎》铭文参看则更清楚,《大克鼎》铭文右侧方格清晰,但左边却已经看不到格子,这是出于铸造上的原因。

《启尊》,西周中期,字数虽不多,但很有特点:各字关系紧密,字内空间与行间空间有分有合,节奏变化丰富;横向笔画统一中有极微妙的变化。

《虢季子白盘》,西周中后期,字结构匀称妥帖,但在规整的行列中却保持了每一字外廓的自由变化,字距、行距疏朗开阔。战国时期的石鼓文与其关系密切。

春秋战国时期,诸侯并立,各侯国文字都有自己的特色,其中主要有秦系、楚系、晋系和齐系等。

《王子申盏盂》,楚系文字奇诡,常常有出人意料的变化,此铭文看似整齐,但深处却隐伏着扭曲、动荡的潜流。参看西周末年的《楚公钟》,字型随结构而带有大变化,而字结构的连接处,只要抓住一个动机,便尽可能进行夸张。

《公孙窯(yao)壶》,齐,刻制的线条貌似率意而准确挺拔,结构匀称、舒展,清劲灵动。

《栾书缶》,晋,铭文错金镶嵌,精美华丽。压缩部分平行笔画,造成内部空间强烈的对比,这种调整空间节奏的方法,成为后世篆书中一个常用的手法。

《曾姬无?壶》,曾,各字处理成大小接近的长方形,使作品有了一种整齐的感觉,后来的小篆与此关系密切。

《鄂君启节》,楚,此为楚怀王时发给封在湖北鄂城的鄂君启的水陆通行符节,形似剖开的竹片。错金铭文中的精品。

《中山王響方壶》,中山,结构修长,笔画亦细劲飘逸,风格鲜明,富有装饰意味。

从商代至战国,是中国书法史上铸造文字最重要的时期,也是刻制文字的第一阶段。它奠定了书法中一些极为重要的东西:特殊线条的审美趣味、神秘感、内部空间的均匀分布原则、根据结构的繁复程度而处理外形的原则、行间与字间空间的灵活处置等。

这一时期文字的结构没有严格的规定,这不论给当时的书写者还是给今天的临习者,都带来了自由。后人临写时,长短、歪斜、方圆,都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变动,而不至于影响作品的完整性。这是早期文字的一个重要特点。它给利用古文字的书法家,以他种字体所没有的方便。

金文大多铸造而成,再经过拓制,线条具有特殊的质感,浑厚而拙朴。后人所谓"金石味",金文即为主要来源之一。此外,铸刻线条与书写线条有很大的差异,因此一件金文作品并未在书写上给出具体的范式,后人临写时,必须在笔法上作出自己的设计,于是不同的人去临摹同一件金文作品,会出现迥然不同的风格。这为人们的想象力留出了施展的空间。

在以后的时代,人们不断回到这些铸刻文字,吸取灵感。间隔越久远,神秘感越浓郁,给后人想象的空间越宽阔。

先秦时期还有少量石刻文字,其中最著名的是《石鼓文》。这些石刻文字与同时的金文风格和非常相近。石鼓文属于晚期的秦系文字,作品书写熟练,线条均匀、平直,字结构端正而匀称,排列整齐。它与日后秦代创制的小篆只有一步之遥。

Copyright:2014-2023 金文转换器 www.93702.com.cn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