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周宣王时,虢季子白曾率“天师”伐“太原之戎”,得胜以后,在周庙受到周夷王的嘉奖。为了纪念这一盛事,特为铸造了此盘。据传,此盘清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宝鸡虢川司,为西周著名重器。虢季子白盘内底部有铭文八行字。长篇铭文不仅有史料价值,也是先秦书法代表作经过辗转流传,解放后由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。
《虢季子白盘》器形宏大,纹饰精致,铭文很长,有很高的文学价值,也是研究西周晚期政治、军事的重要史料。铭文书法的艺术性十分突出。铭文字形较大,结构严谨,笔画圆润遒丽,布局和谐,体势在平正、凝重中流露出优美潇洒的韵致,已开《石鼓文》、《秦公簋》的先路,是西周金文中具有代表性的书法艺术之精品。
传世铜器虢季子白盘与散氏盘、毛公鼎并称西周三大青铜器。盘形制奇特,似一大浴缸,为圆角长方形,四曲尺形足,口大底小,略呈放射形,使器物避免了粗笨感。四壁各有两只衔环兽首耳,口沿饰一圈窃曲纹,下为波带纹。盘内底部有铭文111字,讲述虢国的子白奉命出战,荣立战功,周王为其设宴庆功,并赐弓马之物,虢季子白因而作盘以为纪念。铭文语言洗练,字体端庄,是金文中的书家法本。
“隹①十又二年,正月初吉丁亥,虢季子白乍寳盤② 。不③显子白,壮武于戎工,经维四方。搏伐猃狁,于洛之阳。折首五百,执讯五十,是以先行。桓桓子白,献聝于王,王孔加子白义。王各⑤周庙宣榭,爰飨⑥。王曰:“白父,孔显又⑦光。”王赐乘马,是用左⑧王;赐用弓彤矢,其央。赐用戉⑨(钺),用政⑩蛮方。子子孙孙,万年无疆。
① 隹,即“唯”。
② 乍寳盤,即“作宝盘”。
③“不”通“丕”,《说文解字》中:“丕,大也。“
④“加”通“嘉”。
⑤各,“各”典籍作“格”,《字汇》:“格,感通也。”《说文解字注笺》:“格,训为至,而感格之义生焉。”
⑥飨,即“乡”。
⑦“又”通“有”。
⑧“左”通“佐”,佐证。
⑨戉,即“钺”。
⑩政,即“征”。
在十二年正月初吉期间的丁亥日,虢季子白制作了宝盘。显赫的子白,在军事行动中勇武有为,经营着天下四方。进击征伐玁狁,到达洛水之北。斩了五百个敌人的首级,抓获俘虏五十人,成为全军的先驱。威武的子白,割下敌人左耳献给了王,王非常赞赏子白的威仪。王来到成周太庙的宣榭,大宴群臣。王说:“白父,你的功劳显赫,无比荣耀。”王赐给子白配有四马的战车,以此来辅佐君王。赐给朱红色的弓箭,颜色非常鲜明。赐给大钺,用来征伐蛮夷。(子白作器以使)子子孙孙万年永远地使用。
1949年共和国成立前后寻找西周青铜重器虢季子白盘,虢盘随后从肥西县出土并在合肥、北京展出,是当时轰动全国的大事。何谓“虢季子白盘”?先说“虢”(guó):周代“封邦建国”时分封的诸侯国,姬姓,其中西虢在宝鸡一带,虢王季之穆,改姬为季,另有南虢、东虢、北虢。次说“季子”:在兄弟排行顺序伯、仲、叔、昆、季中“季”居末,季子即少子,如《战国策》中苏秦之嫂即说苏秦“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”;另一种解释“季”为字,“子白”为名。再说“盘”:商周时盛水的器皿,以匜(yí,形状像瓢)舀水,以盘装水。虢季子白盘,即虢国的少子制作或拥有的宝盘。
虢季子白盘闪烁着璀璨的光芒,不仅因其历史价值,更因为她的艺术价值,其铭文确是书法艺术中的一棵耀眼明珠。
虢季子白盘铭文是先秦书法代表作。其书法颇具新意,用笔谨饬,圆转周到,一笔不苟甚有情致。铭文书法的艺术性十分突出。铭文字形较大,结构严谨,笔画圆润遒丽,布局和谐,体势在平正、凝重中流露出优美潇洒的韵致。
中国书法艺术的表现形态是文字,因此书法产生是和文字的形态密切联系的。我国原始社会的仰韶文化、大汶口文化及龙山文化(公元前6000-4000年)的陶器上曾发现简单的刻画记号。有的学者称之为文字,但文字必须有文法,目前我们对这些记号的了解很少,无法从文字的角度来解释它的含义。因此真正构成文字并形成书法艺术的,至今所知最早的仍然是商代的甲骨文和金文。因为它们已具备了中国书法的三个基本要素:用笔、结字和章法。刻于龟甲、牛骨上的卜辞文字为甲骨文。而古人称铜为金,各种青铜器上或铸或刻的铭文,就称为金文。甲骨文和金文并存于商代,是现存下来传世书法作品的源头。商代初期青铜器铭文较少,没有长篇,但已体现出笔意,如司母戊鼎铭文等。西周时期是我国古代文明发展和兴盛时期。金文随着周人对礼制的进一步提倡而有极大的发展:早期如大盂鼎、大方鼎、利簋等铭文,瑰丽凝重、雄奇姿放、质朴平实;中期如卫鼎、永盂、史墙盘等铭文,笔势柔和圆润、行款排列工整、字迹端正质朴或草率疏放;至西周晚期,金文大篆臻于成熟,既有大克鼎、胡簋的厚实壮美,又有散氏盘的用笔粗放朴实、行气浑厚,还有毛公鼎的雍容华丽、典雅大方以至登峰造极。
虢季子白盘就是这个时期作品。此盘铭文书法应归于清丽一路,韵味风神流荡。但细观文字,其线条却是极富变化。部分字的字口稍有漫漶渗蚀,使笔画产生了类似刻画的情趣,益发增加了高古苍老之感。该盘的结字亦有奇趣,如“寶盤”“廟”“洛”“獻”“賜”等字,或欹侧,或谲诡,变化之多令人叹为观止。铭文字型较大,在现有商周青铜器铭文中,是少见的大字。结构严谨,笔画圆润遒丽,布局和谐,体势平正,用笔谨饬,圆转周到,一笔不苟,甚有情致,凝重中流露出优美潇洒的韵致。该铭文的另一主要特点体现在分行布白上,字距行距空阔,显得特别从容不迫,优游闲适。这派圆转书风对后世影响深远。
虢盘字迹出于大篆而与大篆不完全相同,谲皇茂隽,为后期秦石鼓文(约产生于公元前335-325年间)、秦公簋、秦公鍾铭文的滥觞。自唐以来,学者多认为石鼓文即籀文,现从虢盘和石鼓文的书体联系,可以说虢盘铭体势就是籀书之源,籀书是从金文大篆完全成熟后充分发展出来的新体势,又开启了后世秦小篆书体,更见虢盘铭文在中国书法演变过程中的重要地位。
虢季子白盘,中国首批禁止出国(境)展览文物,商周时期盛水器,晚清时期出土于宝鸡,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,是镇馆之宝。盘内底部有铭文111字,讲述虢国的子白奉命出战,荣立战功,周王为其设宴庆功,并赐弓马之物,虢季子白因而作盘以为纪念。有故事的国宝,好像还拍过电影,有兴趣的可百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