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文作品 | 金文知识 | 加入收藏 金文转换器软件可转换多种金文在线预览 网页版 V2.0
金文转换器

当前位置:金文网 > 金文知识 >

书法基础知识之金文,交流一下

时间:2023-08-11 08:51:32 编辑:金文君 来源:金文网

金文通常为商周时期青铜器上铭文,属于大篆系统,包括小篆以前的大部分篆书形体,是研究古代书法的重要资料。

金器起源于商贷早期。盛行于西周。种类有炊器、食器、酒器、洗器、乐器、兵器。内容多为祀典、锡命、田猎、征伐、契约等等。为研究古时候历史提供资料。

金文也是从向鬼神问卜到礼乐文明的见证。

王国维在《殷商制度论》中说:“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,莫剧于殷周之际。”他认为周公改革政治的目的,是从周代开始就要建立一个“道德之团体”,要用道德把贵族、平民和其他人维系起来。这个转变的实质,是实现由鬼道向人道的一个飞跃。从殷商时代开始,人们世世向鬼神问卜,建立起道和德的观念及礼乐的文明,这是一个了不起的飞跃。

夏、商、周三代是中国的青铜时代。在世界范围内,三代的青铜文明极其辉煌,并独具特色。三代铸造了世界上最精美的青铜器,这些器物集雕刻、绘画、书法艺术于一身;而其中的金文书法,为中国书法艺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
周代以后,青铜器的制作更加兴盛,类型更多,铭文也加长了。盘、簋、彝、钟、鼎等器物上都铸有铭文。据《礼记》记载,铭文的主要内容为:“论撰其先祖之有德善、功烈、勋劳、庆赏、声名,列于天下,而酌之祭器,自成其名焉,以祀其先祖者矣。显扬先祖,所以崇孝也;身比焉,顺也;明示后世,教也。”这是说铭文是用先祖的功德来教化后人的。

铭文字体是大篆。周宣王的时候,太史籀著有大篆十五篇,这就是史官教学童们识字用的字书《史籀篇》,这也就是大篆(即籀文)的由来。

金文风格变化的三个时期

第一时期为商金文和西周前期金文。商金文很少,铭文也不长,长达十几字或几十字的铭文多见于帝乙、帝辛时期,其书朴茂自然,多见肥壮的笔迹。西周前期武王、成王、康王三代,书风质朴凝重,显现了一种博大气派,给人以一片浑然天成之感。如《后母戊方鼎铭》《戍嗣子鼎铭》《天亡簋铭》《四祀邺其卣铭》《利簋铭》《大盂鼎铭》。

第二时期是西周中期。历经穆王、恭王、懿王、孝王、夷王五世,书风趋向端庄遒丽,铭文也渐渐增长,有些甚至是长达数百字的诰命典谟,文字整齐雄浑、雍容典雅,显示了宗周气象。如《大克鼎铭》《墙盘铭》。

第三时期为西周晚期的厉王、幽王时代,即金文最成熟的阶段。此时期书风绚丽多彩,如《散氏盘铭》奇古生动,《毛公鼎铭》圆劲雄强,《虢季子白盘铭》圆润修长,这些杰作把金文艺术推向顶峰。

Copyright:2014-2023 金文转换器 www.93702.com.cn All rights reserved.